劉潤華醫生執業資料
前牙錯咬礙發音可致面歪
「前牙錯咬」是最常見的「錯咬」問題,指牙齒咬合時下顎牙齒蓋過上顎牙齒,不但「倒嗑牙」外觀不討好,更可致咀嚼困難,而言語發音都受影響,甚至嚴重至面歪要施手術調整顎骨。香港矯齒學會表示,錯咬於亞洲發病率達一成二至一成九,屬常見問題,當中百分之五為嚴重個案。牙醫臨床所見,約八至九成患者因前牙錯咬致牙齒不齊,難以清潔,變成牙周病。若及早發現問題,可於六歲起「箍牙」固定牙骨生長位,發育期間長出恒齒時亦可減少牙齒不齊及影響面形。
身兼矯齒學會會長的牙齒矯正科專科醫生梁訓成解釋,正常牙齒咬合時,上顎牙齒覆蓋下顎牙醫約二至三毫米,即約三分之一牙面。但「錯咬」令下顎牙齒咬合在上顎牙齒,當中較常見是前牙錯咬。
嚴重需手術調整顎骨
錯咬可分顎骨性及齒源性,前者是遺傳影響,後者與牙床太細或牙齒過於擠迫、意外撞擊所致。他說,前牙錯咬不僅影響外觀,牙齒若長期無法咬合兼用力移動,會刺激下顎偏向一邊過度生長,變成倒及牙或面歪,甚至需手術調整顎骨位置。
固定牙箍助移回正位
「前牙錯咬」等錯咬問題需盡早處理。副會長劉潤華表示,愈遲處理,影響範圍愈廣泛。矯齒治療可於六歲至十一歲開始,只需數個月內以固定牙箍將錯位的前牙移向正確位置,令牙齒及顎骨穩定及正常發育,減低對周邊牙齒影響。醫生會建議兒童數年後覆診,如有需要可接受固定式外箍、內箍或活動式隱形牙箍矯齒。
劉潤華提醒,現時較新式的活動式隱形牙箍雖可於用餐或刷牙時除下,但每日需佩戴二十至廿二小時,若兒童依從性較低,宜選用固定式牙箍。他建議,兒童及成年人都應每年檢查牙齒一次,若發現錯咬問題應及早治療。
資料來源: 東方日報 17-09-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