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權醫生執業資料
視力與眼鏡
有兩個比較常見的視力問題可使用眼鏡去作糾正。先說白內障,成因是年紀大、糖尿病及深近視等會使眼球晶體變得混濁,影響視力。要治療白內障,可接受手術將有問題的晶體切除,以往在手術後,病人需要佩戴一個大概1,000度的凸鏡去糾正屈光問題,但這些凸鏡又大又厚亦重,部分病人在佩戴後因為影像的扭曲而容易出現頭痛的問題。近二十年來所發展出的內置人工晶體,可以直接利用手術放入病人的眼球內,令效果大大改善,使更多病人愈來愈適合接受這個手術。
更常見眼鏡可以糾正的視力問題,包括近視、遠視及散光,病人因眼球屈光能力不正常,使他們的視力受到影響。隨着光學技術的進步,現代眼鏡鏡片的質素愈來愈好,可以有效地解決屈光的問題,使病人重拾正常的視力。不過,眼鏡始終是「身外物」,在以往,病人若需要佩戴又大、又重、又厚的眼鏡,除了很不方便外,看上去還有點像「林亞珍」的樣子,頗為影響儀容。但近年的眼鏡,因技術的進步已變得很輕巧,例如鏡框採用鈦金屬(titanium)、鏡片可以選擇「超薄」或較輕身的鏡片,同樣可解決屈光問題。就文字的源頭來說,spectacle這個字的解釋是因美好外觀而很值得懷念的事物,而眼鏡的英文是spectacles(spectacle + s),可想而知佩戴眼鏡與外觀的關係。
正正因為這個外觀的考慮,眼鏡在商業上是有很大的運用空間,除了可糾正視力外,還可進一步改良儀容。在近十年,可能是因為巿場決定一切的原因,眼鏡亦變成為潮流的一種;一時間可能流行金屬眼鏡框,一時又可能流行膠框,眼鏡框的形狀亦可以是潮流的一種,其發展亦漸趨五花八門,有圓形、長方形、正方形、「肥姐招牌」及橢圓形等等,而眼鏡框的質地亦可以分為膠框或金屬框等,來配合不同人士的需要。比如說,黑色的長方形鏡框一度被認定為「潮物」,深受文化人及設計師們的追捧,而「烏蠅鏡」亦一度被視為潮流的尖端。此外,鏡框因為可以愈做愈輕,鏡片的大小亦會隨着潮流而改變,早幾年很多人佩戴鏡片很細小的眼鏡,從而可以集中使用鏡片的光軸部分(light axis),使鏡片的使用部分變得更小更薄,就是很深近視的人,看上去也不像有深近視。近幾年流行長形眼鏡框的時候,鏡片無可避免地要加闊,使鏡片以至整個眼鏡的重量有所增加,同時也給旁觀者深近視似的感覺。而某些的鈦金屬眼鏡框,卻又加了一雙很重的膠框臂上去,這個設計正正與鈦金屬框輕及堅硬的原有目的相反。事實上,這些商業或潮流上的考量,與醫學上一貫的首要要求:效率高及功能好的做法有所分歧。
外觀在醫學上從來不是最重要的考慮。就腫瘤科來說,有兩類的腫瘤治療經常需要考慮到外觀上的問題,就是乳癌及頭頸部癌。近幾十年的研究證實了,比較小的手術(如乳房保留手術),其治療效果與較大型的手術(如全乳房切除手術)相若,因此近年被廣泛採用。就治療頭頸癌的手術來說,除了外觀的考量外,亦需顧及手術會否影響病人的其他功能,倘若腫瘤能以放射治療解決的話,便會盡量採用,避免手術對病人的外觀、說話、吞嚥功能造成影響。近十多年來發展了同步的化放療,使更多病人有機會保留外觀、說話及吞嚥功能。 眼鏡原是醫學上作為治療的手段之一,但因為商業的考慮而滲入了其他的元素,不過,這些元素大多不影響改善視覺的功能,所以普遍上都被大家所接受。
鳴謝:文中部分有關眼科的資料,由眼科專科醫生張明權醫生提供。
資料來源: 東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