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子橋醫生執業資料
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
為了推動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市場,中國政府上周推出支持力度最大的綱領性文件,正如業界人士形容這份藍圖,讓民營醫院能夠與公立醫院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國家逐步使公立醫院在基本醫療當主角;社會資本在非基本服務做主導。為此,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行業,才會享有各種優惠政策。
這份題為《支援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文件,提出凡條件及資質合適的辦醫申請,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並在四方面對社會醫大開放,包括消除體制障礙,降低准入門檻,簡化審批流程,醫保及執業方面與公立醫院看齊。
(一)機構配置大型設備可放寬規劃;設立個體診所不受規劃限制。審批醫療機構時,重點放在人員資質與技術服務能力,需動態調整標準及規範;(二)鼓勵醫生開設診所,允許公立醫院開辦私立醫院,亦鼓勵公私營醫院在人才、管理、服務等方面,建立協定合作關係。
(三)鼓勵運營全科診所;支持深入專科醫療服務,如眼科、骨科、口腔、婦產、兒科、腫瘤、精神、醫療美容等,以及康復、護理、體檢等;促進開辦中醫診所;(四)要求醫保機構,對社會辦醫在程式、時限、標準等,與公立醫院同等對待。積極發展消費型健康險,方便病人參加商業健康險,解決基本醫保以外需求。
為社會資本拆牆鬆綁,中央的規劃已經相當到位。准許社會資本進入眼科、口腔、兒科等最有前途的領域。若政策順利落地,正是民辦醫療機構最希望的事。
不過,由國務院發文、到各地方政府推出執行細則,再到正式落地推行,還有相當長的時間,細節仍是成敗的最大關鍵。
資料來源: 頭條日報 29-05-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