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陸 註冊 語言: 中文  |  Eng
主頁 了解我們 醫生列表 提供醫生資料 加入評論 聯絡我們
醫生姓名 地區 執業類別 性別 註冊專科
輸入全部或部份的醫生姓名爲最熱門 爲次熱門
診症時間 診症日子 收費 關鍵字搜尋
行政醫學專科醫生董秀
 

 董秀英醫生執業資料

四萬億衛生費 抒個人負擔
  2005年全國衛生總費用為8,659億元,到了2015年,全國衛生總費用升至4萬億元,增長近5倍。

  但光以衛生經費總付出增長來分析中國十年來醫療健康市場的發展是不夠的,它只反映了規模效應和需求。對於我們在醫療健康第一線的管理者和投資者,規模效應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支付的結構比例,換言之,我們更希望看到政府、社會和個人在總衛生費用佔比上的變換,因為結構變化更容易揭示中國醫療健康產業複雜的變化。

2005年,政府支出僅佔總數17.9%,相反,個人支付則是政府支出的3倍,高達52.2%,清楚反映中國廣大民眾在2005年要自掏腰包支付過半醫療健康開支。

   也許有人會說,當時政府資金不夠、投入少,導致個人消費比例攀高。其實未必,如果我們再往前看若干年,1988年政府支付佔比32.2%,遠遠高於2005年的投入,而個人消費也才20%左右。當然個中有其原因,非本文關注點。

讓我們回到2015年,當年政府衛生支出約12,533億元,佔30.88%,社會衛生支出約15,891億元,佔39.15%,而個人衛生支出為約12,164億元,佔29.97%,人均衛生總費用2,952元。消費增長重要,更重要的是個人支付比例下降至低於30%,而這個數字比2014年下降2.02%,並下降到30%以下,達成了「十二五」規劃目標之一。

總括來說,個人支出持續下降是好事,說明中國個人從腰包裡掏錢看病癒來愈少,而政府的投入有所增加。儘管如此,中國依然是世界上,個人醫療負擔最多的國家。相信隨著經濟繼續發展,政府和社會投入比例也相應增加,一定會進一步減輕民眾就醫保健的負擔,同時也會大大提高保健品質和整體水平。
資料來源: 頭條日報10-08-2016

以上資料不是醫療意見,只供參考 / 資料來源 : Michelle




   

熱線:3568 5307

聯絡我們    關閉